王恭〔明代〕
朝捐初服制袈裟,暮扫尘踪便出家。钵洗维摩溪上月,心依支遁寺前霞。
林端引水时浇枣,雨后烧山学种茶。待得蒲团成烂草,少林枯树也开花。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
白居易 〔唐代〕
【双调】水仙子_讥时铺眉苫
张鸣善 〔元代〕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
王国维 〔近现代〕
阮郎归·客中见梅
赵长卿 〔宋代〕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周邦彦 〔宋代〕
鹤冲天·黄金榜上
柳永 〔宋代〕
摸鱼儿(寿叶制相)
陈允平 〔宋代〕
清平乐
石孝友 〔宋代〕
更漏子(熏香曲)
毛滂 〔宋代〕
画堂春(辇下游西湖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