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
花落闲园杜宇飞,半溪流水映柴扉。茅檐寂寂云来暝,苔径苍苍客到稀。
洞口青猿啼近榻,林间驯鹿息尘机。长安年少多缨冕,不似山中薜荔衣。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一半儿·落花
张可久 〔元代〕
婆罗门引·春尽夜
夏完淳 〔明代〕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
温庭筠 〔唐代〕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苏轼 〔宋代〕
倦寻芳(试墨)
王质 〔唐代〕
摊声浣溪沙
毛滂 〔宋代〕
浣溪沙(初春泛舟,时北山积雪盈尺,而水南梅林盛开)
踏莎行(早春即事)
蝶恋花(秋晚东归,留吴会甚久,无一人往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