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明代〕
杂剧争喧閧,泥牛又散春。东风初著物,元酒未沾唇。
马舞山根鼓,花簪鬓脚银。欲将新甲子,再拜问芒神。
林光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关汉卿 〔元代〕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王国维 〔近现代〕
解语花·云容冱雪
施岳 〔宋代〕
点绛唇·饯春
王鹏运 〔清代〕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南歌子·脸上金霞细
温庭筠 〔唐代〕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宋代〕
捣练子令·深院静
李煜 〔五代〕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临江仙·夜归临皋
水调歌头(饶风岭上见梅)
王质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