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最盛乾隆时,磊落九客须眉奇,中丞示我使我思。
伯思少日我早识,继识鱼门与幼植。官于礼部遇沈郎,钱君吐文五色章。
我见夺目贡玉堂,是年因识周书昌。景郑两君吾未见,但听声名知国彦。
我去燕山岁月侵,江边再遇沈与任。后来但听悬归旐,一别天涯涕泪深。
惜哉诸客今零落,万里秋风馀一鹗,中丞独立淩江郭。
当年九客居京都,写摹同气为之图。图内中丞方盛壮,今日霜华凝鬓上。
况复衡门老秃翁,梦寐平生惟恻怆。接膝他乡理必离,写真佳士神恒王。
九客高才世所珍,中有直节高嶙峋,既没不朽真谏臣。
流传文笔皆千古,寥落弓裘得几人?天留一客康世屯,中丞贵矣而能贫。
野树苍山秋复春,披褐作颂容耆民。尺图千载传不泯,亦可髣髴于其人。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