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张孝祥〔宋代〕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注释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表一作“岭海”。
孤光:指月光。
肝胆:一作“肝肺”。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沧浪一作“沧溟”。
挹:舀。挹一作“吸”。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扣一作“叩”。啸:撮口作声。啸一作“笑”。
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参考资料:

1、陶尔夫著 .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07:153

赏析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piān)舟一叶。”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著,犹着,或释为附着。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都是这个意思。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杜甫有一句诗:“心迹喜双清”(《屏迹》三首其一),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恰好可以集成一联,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不妨拿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应”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无所谓推度猜测。这“应”字语气比较肯定,接近“因”的意思。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犹言“官因老病休”,“应”字也是肯定的语气。“应念岭表经年”,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落。孤光,指月光。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就曾用孤光来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南朝诗人鲍照在《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另一个诗人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说:“净心抱冰雪。”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张孝祥在这首词里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不但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

  “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西江,西来的长江。挹,汲取。“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

  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驱。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他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就拿这首《念奴娇》来说吧,它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风格就很近似。《水调歌头》写于中秋之夜,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时空观念引入词里,在抒情写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末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整首词写得豪放旷达,出神入化。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光,化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两首词的写法不同,角度不同,那种豪放的精神与气概,却是很接近的。

  黄蓼园评此词说:“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壮观,亦觉寡味。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自尔神采高骞,兴会洋溢。”(《蓼园词选》)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创作背景

  这首《念奴娇》就是张孝祥的代表作。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洞庭春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古代文人来说,当是别有意味。“风色”二字值得注意,风有风向、强弱,从来没有听说过风有色彩,其实张孝祥用“风色”是有所本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说的是黄云万里改变了风的色彩;张孝祥的“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玉界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界”又作“鉴”,玉界也好,玉鉴也好,美玉般的琼田也好,都是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如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游其中,该是多么惬意,这是一;点出了过洞庭的方式,进一层紧扣题目,这是二。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尽管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的显示了诗人的才华。“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杜甫诗有“心迹喜双清”,行迹是表、心灵是里,“心迹喜双清”是杜甫的夫子自道;“表里俱澄澈”则是张孝祥的夫子自道。中国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认为,“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可以集成一副对联,而且给人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此言良是。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写出了屈子自己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张孝祥则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因此诗人用“怡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的引出了下阕。上阕写景,下阕则从回顾岭表一年写起,抒发感情。

  岭表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宋史》本传载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径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应”,因也,杜甫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说名难道以文章而著,官因老病而休。此处的“应”语气相当肯定。诗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矣。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张孝祥用了“孤光”这一典故源于此。“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南朝诗人江总有“净心抱冰雪”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之句,唐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是从岭表经年回复到当下,“襟袖”则是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证明凡此种种,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界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而屈原《九歌·东君》则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浆”。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一个被谗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当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受苏轼《念奴娇·中秋》:“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影像,张孝祥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说明诗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

  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总的说:夜半更深,一个人划小舟泛于广阔的洞庭湖上,天地间唯有自己,“表里俱澄澈”,“妙处难与君说”。但这寂寥仍让他想起往事,“应念岭表经年,肝胆皆冰雪”。当职期间,自问心中无愧,也就把这往昔打点。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西江水作酒,北斗星作盅,天下万物邀作宾客,举杯畅饮。扣舷而啸,将心中郁闷尽散入虚无之中,其气势之恢宏,让人心胸登时为之开朗。

  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可以并读。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439-1443页
张孝祥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目

袁宏道袁宏道 〔明代〕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赏析 注释 译文

凭栏人·闺怨

王元鼎王元鼎 〔元代〕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杜鹃奴倩伊,问郎何日归?
赏析

【中吕】朝天子_褪咱,赑咱

周文质周文质 〔元代〕

褪咱,赑咱,拟不定真和假。韩香刚待探手拿,小胆儿还惊怕。柳外风前,花间月下,断肠人敢道么。演撒,梦撒,告一句知心话。

赏析

【双调】乔牌儿_世途人易老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世途人易老,幻化自空闹。蜂衙蚁阵黄粮觉,人间归去好。

【锦上花】选甚谁低谁高,谁强谁弱。则不如开放柴扉,打下浊醪。山展屏风,列一周遭,花不知名,分外娇。

【幺】磁鸥喜潋艳,听水任低高,偃仰在藤床上,醉魂漂渺。啼鸟惊回,叽叽淘淘;窗外三竿,红日未高。

【清江引】都想着吃登登马头前挑着照道,闹炒炒昏鸦噪,点点铜壶催,氵急氵急残星落,立在紫微垣天未晓。

【碧玉箫】便有敕牒官诰,则是银汉鹊成桥,便有钞堆金窑,似梁间燕营巢。为甚石崇睡不着,陈抟常睡着,被那转世宝,隔断长生道。恁若肯抄,摆着手先亚以。

【歇指煞】千钟苟窃人之好,一瓢知足天之道,有那等愚浊尽教,尽教向愚海内钻、红尘中聚、白身里跳。争如俺拂袖归,掀髯笑。恁头见三径边渊明醉倒,怕不恁北阙利名多,我道俺东篱下是非少。

赏析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赵佶赵佶 〔宋代〕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赏析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上阳春晚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新岁清平思同辇,争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琐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赏析 注释 译文

千秋岁·为金陵史致道留守寿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金汤生气象,珠玉霏谭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金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苏轼苏轼 〔宋代〕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赏析

水龙吟(丙子立春怀内)

刘镇刘镇 〔宋代〕

三山腊雪才消,夜来谁转回寅斗。试灯帘幕,送寒幡胜,暗香携手。少日欢娱,旧游零落,异乡歌酒。到而今,生怕春来太早,空赢得、两眉皱。
春到兰湖少住,肯殷勤、访梅寻柳。相思人远,带围宽减,粉痕消瘦。双燕无凭,尺书难表,甚时回首。想画栏,倚遍东风,闲负却、桃花咒。
© 2023 盛久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