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宋代〕
高僧不出院,屏画三笑图。客子倦游者,欲去复踟蹰。
古人骨朽不可追,今人相见如古时。人间触事入吾笑,何必门前有虎溪。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陈遗至孝
刘义庆 〔南北朝〕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诉衷情·春游
陈子龙 〔明代〕
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鹊
张孝祥 〔宋代〕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纳兰性德 〔清代〕
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
晏几道 〔宋代〕
思帝乡·花花
温庭筠 〔唐代〕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 〔宋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代〕
摸鱼儿(寿叶制相)
陈允平 〔宋代〕
迎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