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寓意诗五首 其五
白居易 〔唐代〕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双调】清江引 即席赠妓
李致远 〔元代〕
【仙吕】点绛唇 闺愁
贯云石 〔元代〕
浣溪沙
赵令畤 〔宋代〕
渔歌子·柳垂丝
李珣 〔五代〕
三奠子离南阳後作
元好问 〔金朝〕
鹊桥仙·月胧星淡
谢薖 〔宋代〕
水调歌头冬至,同行台王子勉中丞,韩君美
白朴 〔元代〕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张宁 〔明代〕
河传·春浅
纳兰性德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