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位清廉节俭的县官,来到了一处住着人家的深谷中。
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清寒的竹林,一座小桥从开得绚烂的野花中穿过。
石碓舂米的声音充满了春天的山涧,采桑的梯子靠在碧绿的桑树上微微倾斜。
田舍主人说近年来庄稼成熟收成不错,前村的酒都可以去赊。
注释
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
稔(rěn):庄稼成熟。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一个春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
首句“县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中间四句都是景物描写。其中有诗人一路访问、游览的行踪,也有山村农民愉快地劳动的场面。
诗人穿过青翠竹林掩映的小径,走过小桥,边走边观赏清涧两岸盛开的野花。春水涨满了山涧,哗哗地流淌着;设在溪岸上的水碓,不停地转动、起落,发出渲闹的声音。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唱着一首五谷丰登的歌。接着,诗人步入桑树林。一架架木梯子斜靠在桑树旁边。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桑叶。采桑要用梯子,足以说明桑树的丰茂,叶子的肥硕,也预示蚕茧的丰收。这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和平的劳动生活,写得绘声绘色,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结尾两句,是田舍主人对诗人的谈话。他告诉来访的客人:近年来这里的收成不错。在前面的村子里,买酒还可以赊欠呢。这两句以农民自己的语言,描写他们以辛勤劳动换来的丰足生活。语言朴素而有情趣,形象而逼真地表现了农民的口吻和心理。
鉴赏这首诗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第二联的“入”、“穿”两个词的运用。“入”写出了春天里此处茂林修竹生机勃勃空气清新的景象,“穿”写出了春天此处野花遍地的美好可爱而又淳朴自然的的农村田园风光。而这一“入”一“穿”所引出的景象则又为下文描写张谷田舍生活的情景起了烘托和映衬的作用:就在这样的“寒竹”和“野花”的“深谷”之中,生活着淳朴闲适的农家。二是对农家生活情景的描绘,诗人用极其俭省的笔墨写农家生活的环境,用农人的口表现农人对收成和生活满足,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淳朴闲适而又自足自乐的农家生活的情景。▲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