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秦晋崤之战

左丘明 左丘明〔先秦〕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 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打,必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到七十岁就死去,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并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这岂不是忘记了先君文公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盟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八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百里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母亲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霎那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内必定会卷土重来以报今天的耻辱!”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注释
崤(xiáo):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西连陕西,东接渑池。
冬:指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天。《左传》按鲁国二十多个国君在位先后编年记事,每个历史事件先交代哪个国君在位的第几年。
殡:停柩待葬。曲沃:地名,今山西闻喜县,是晋君祖坟所在地。
绛:晋的国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柩(jiù):即棺木。此指装有尸体的棺木。
卜偃:掌卜筮之官,名偃。
君:指晋文公。命:命令,指示。大事:古代以祭祀和军事为国之大事,此指军事。
西师:指秦师。秦在晋之西,故称西师。过轶:指秦军越境而过。
管:钥匙。
潜师以来:秘密派军队前来。
访:询问。蹇叔:秦国老臣。
劳师以袭远:辛苦地调动自己的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
勤而无所:劳苦而无所得。
悖(bèi)心:背离之心,此处指秦军将士将产生悖心。
辞:拒绝不听。
孟明、西乞、白乙:皆秦国的将领。孟明:秦贤臣百里奚之子,名望,“孟明”是字。下文中提到的孟子即孟明。西乞:名术。白乙:名丙。
“中寿”两句:意为你活到中寿就已死去,现在你墓上的树都快要有两手合拢那么粗了。中寿:指六七十岁,在古代说法不一。从文义推测,蹇叔当时有七八十岁,已超过中寿。拱:两手合围。
与师:参加了这次出征的军队。
御师:指晋设伏兵拦击秦军。
二陵:指崤之二峰。陵:犹言“山头”。二陵相距三十五里,之间山高路险,为绝险之地。
夏后皋:夏代的君主,名皋,是夏桀的祖父。
辟:回避。
是间:指“二陵”之间。这句言晋师必于“二陵”之间伏兵狙击。
周北门:周王都城洛邑的北门。
左右:指战车上的武士。古代战车的御者在中间,武士在左右两边。胄(zhòu):头盔。下:下车步行。这种行为表示对周王朝的敬意。超乘:一跃而登车。脱了头盔而下车步行是有礼貌的表示,但马上又一跃上车则是轻狂无礼的举动。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名满。
轻:轻狂放肆。
脱:疏忽、忽略,言粗心大意。
滑:原为姬姓小国,鲁僖公三十三年被秦所灭,后因秦不能守其地,终为晋所得,改为县邑。其地在今河南滑县。
将市于周:将到周王的都城做买卖。
以乘韦先:以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送至的礼物。古代送礼往往先轻后重。韦:熟牛皮。
犒(kào)师:慰劳军队。
步师:犹言“行军”。出于敝邑:经过敝国。
“不腆(tiǎn)敝邑”四句:其大意是说,我们郑国虽不富足,但为你部下的停留,可以提供粮草给养和保卫工作。实际是告诉秦国,郑国已经做好迎战准备。不腆:不富厚。这里是谦称。淹:逗留。居:留居郑地。一日之积:供给人畜一日所用的柴米草料等。一夕之卫:承担一夜的保卫工作。
“且使”句:并且派人乘快车到郑国送信告急。遽:驿车,每过一驿站就换一次马。
郑穆公:郑国的君主,郑文公之子,名兰,僖公三十三年(前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客馆:接待外宾的住所。杞子、逢孙、扬孙三人戍郑,就住在客馆中。
束载、厉兵、秣(mò)马:捆好行装,磨砺兵器,喂饱马匹。
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告诉戍郑的秦大夫,要它们离开。
脯、资、饩(xì)、牵:干肉、粮食、已经宰杀的牲畜、尚未宰杀的牲畜。资:同“粢”,食粮。
原圃(pǔ):郑国的猎苑,在今河南中牟西北。
具囿(yòu):秦国的猎苑,在今陕西凤翔境内。
“吾子”二句:你们可以猎取些麇鹿,给敝邑一个休息机会。麋:与鹿相似,但体形比鹿大。
不可冀也:不能希求什么了。冀:希望、期待。
“攻之”二句:言秦如进攻,则郑军有准备,无法取胜:如包围郏国,又没有后继部队。
原轸(zhěn):即先轸,封地在原(今河南济源北),又称原轸。
以贪勤民:因为贪于得郑而使人民劳累。
奉:给。
纵敌患生:放走了敌人就会生出后患。
秦施:指秦曾资助晋文公的事。施:给予恩惠。
其为死君乎:意为这岂不是忘记了先君文公吗?君:指晋文公。死君:指忘记晋文公。
伐吾同姓:指秦伐郑灭滑,郑和滑都是姬姓国。
何施之为:还讲什么要报答秦恩呢?
谋及子孙:替后世子孙打算。
遽兴姜戎:用驿车传令急速发动姜戎的军队。姜戎本是秦晋之间的一个部族,与晋国关系较好。
子:指晋文公之子晋襄公,此时文公未葬,故称“子”。衰:麻衣。绖:麻制的腰带。均为白色,行军时穿白色不吉利,故用墨染黑。
粱弘:晋大夫。御戎:驾战车。
莱驹:晋大夫。为右:为车右武士。
晋于是始墨:晋国从此以后穿黑色孝服,形成习俗。
文赢请三帅:文赢为孟明等三帅求情。文赢:晋文公夫人,襄公嫡母,秦穆公之女。
构:挑拨双方之间的关系。
寡君:文赢称秦穆公。
不厌:不满足。
君何辱讨焉:何必委屈你去惩罚它们呢?
逞:满足。
“武夫”句:武夫在战场上拼命才抓住他们。
“妇人”句:妇人仓促间就从朝廷里把他们放走了。
军实:战果,战绩,指虏获敌人。长寇仇:助长了敌人的气焰。
亡无日矣:亡国不需要多时了。
不顾面唾:不顾襄公在面前而向地上吐唾。是一种愤怒而失礼的表现。
阳处父:晋大夫。
“释左骖(cān)”二句:解下战车左边的马,用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其目的是想要孟明登岸拜谢,再捉住他。
累臣:犹言“囚臣”,孟明自称。衅鼓(xìn gǔ):以血涂鼓。
死且不朽:身虽死,也不忘大恩。
“若从”句:意为倘若尊重晋君的好意而赦免了。
郊次:到郊外等待着。
乡师:面对军队。“乡”,同“向”。
不替孟明:不废除孟明的职务。替:作“废”解。▲

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  死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钥匙
(3)国可得也  都城
(4)穆公访诸蹇叔之于
(5)蹇叔之子与师参加
(6)夏后皋之墓也君主
(7)超乘者三百乘   兵车
(8)无礼则脱   不谨慎
(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做生意
(10)以乘韦先   四
(11)为从者之淹 停留
(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恩惠
(13)彼实构吾二君   使……结怨
(14)秦伯素服郊次   停留,等候
(15)君命大事  战争
(16)敢犒从者  冒昧
(17)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尚在栏内未杀的牲畜 
(18)不替孟明  撤换、废弃

二、一词多义
1、焉
(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2、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3、以
(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
(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
(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
(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

4、其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5、则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6、为
(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 
(2)为吾子之将行也 (在,介词) 
(3)为从者之淹 (因为) 
(4)何施之为 (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 
(5)莱驹为右 (担任,动词)

7、乘
(1)超乘者三百乘(兵车)
(2)超乘者三百乘(辆)
(3)以乘韦先 (四)

8、无
(1)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不)
(2)勤而无所(没有)

9、过
(1)秦师过周北门(经过)
(2)孤之过也(过错)

10、间
(1)必死是间 (中间)
(2)以间敝邑(通“闲”,使...得到休息)

11、得
(1)国可得也 (得到)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获得)

12、及
(1)及滑 (到)
(2)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追到)

13、谋
(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谋略)
(2)谋及子孙 (考虑)

14、而
(1)勤而无所 (却)
(2)哭而送之(表修饰0
(3)左右免胃而下(表顺接)
(4)秦师轻而无礼 (而且)
(5)灭滑而还 (顺接)
(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表顺接)
(7)入险而脱 (却)

15、之
(1)何施之为  (宾前标记)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他们)
(3)吾闻之  (这种说法)
(4)夏后皋之墓也 (的)
(5)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取独)

16、免
(1)左右免胃而下 (脱下)
(2)若从君惠而免之 (赦免)

三、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2)以间敝邑:通“闲”,使...得到休息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 甘心
(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 毁坏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6)乡师而哭:通“向”
(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通“砺”磨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以来:发兵
(2)秦师遂:向东进军(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车
(4)郑商人弦高将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兵、秣马矣:“砺”,磨;喂饱
(6)子衰绖:染黑
(7)遂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穿黑色衣服
(9)先轸,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白色衣服
(11)武夫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次: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方的国家
(2)入而脱:险境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2)行则备一夕之:保卫工作
(3)围之不:后援部队
(4)不可失:送给的好机会
(5)未报秦:恩惠
(6)三年将拜君:恩赐
(7)寡君之以为:杀戮的对象

5、使动用法:
(1)师以袭远:使……劳累
(2)而以贪民:使……劳苦
(3)彼实吾二君:使……结怨
(4)以寡君之志:使……满足
(5)孤违蹇叔,以二三子:使……受辱
(6)秦师于肴:使……败
(7)以敝邑:通“闲”,使...得到休息

6、为动用法
(1)秦不吾丧:为……哀悼
(2)蹇叔之:为……而哭
(3)可谓君乎: 为……死
(4)文嬴三帅;夫人请之:为…….请求

五、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1)尔何知!
(2)何施之为?

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犒师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肴
(5)使归就戮于秦▲

赏析

  按照发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命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发争的酝酿阶段。从“三十三年春”至“灭滑而还”为第二部分,包括王孙满观师、局高犒师、皇武子辞客三个情节,主要写秦军的骄纵无礼及袭郑未遂的情况。从“晋原轸曰”到篇末为第三部分,包括先轸论发、秦军败师崤山、文赢请三帅、先轸怒唾于朝、孟明谢赐、穆公悔过等情节,主要写崤之发的爆发和结局。这篇文章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外交辞令也写得委婉含蓄,表面上谦恭有礼,实则暗寓讥讽,意在言外。

  命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发争的酝酿阶段。文章以晋文公出殡开端,卜偃假借晋文公的神灵告诫晋国大夫: “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这表明秦晋两国争霸的矛盾已十分尖锐,这是觳之发爆发的根本原因。文章故意颠倒事件发展顺序,次写秦国决策,而把卜偃的预见放到最前面,对于揭示发争起因、渲染发争气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柩有声如牛”,以卜筮之官的预言说明秦要伐晋,使文章一起笔就充满怪诞神秘的色彩,这也是《左传》示事的常用手法。

  第二个情节写杞子给秦送密报。杞子等三人是秦穆公在郑国的内线,他们骗取了郑国信任、掌管了郑都北门的锁钥,以为袭郑时机已经成熟,就派人给秦穆公送信。信中提出“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暗示秦穆公尽快出兵、夺下郑国。这个情节虽然只有一句话,却是导致觳之发的直接原因。

  紧接着写蹇叔对秦穆公的劝阻。蹇叔是秦国元老,在秦国享有很高威信。秦穆公“访诸蹇叔”,问他袭郑与否。蹇叔坚决反对,指出: “鞭师以袭远,非所闻也:”秦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郑国对秦国潜师偷袭的意图必然得知而有所准备,内线密报的准备就等于白白浪费。“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指出晋国必然密切注视秦军态势。蹇叔深谋远虑,他的发略分析鞭辟入里,颇中肯綮。但穆公野心膨胀,拒绝劝告,一意孤行,悍然出师。

  “蹇叔哭师”的场面描写尤为生动深沉。怀着拳拳忧国之心.这位近百岁的老人痛哭流涕地送秦师于东门。他先对孟明说: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明确地指出秦军必丧。“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秦穆公傲慢无礼的回答让他伤心不已,于是他哭送随军出征的儿子,更是老泪纵横:“晋人御师必于彀……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不仅表达了父子诀别的悲痛,更从地理形势、敌我部署等方面对秦军必败的预言作了,具体说明:此后发争的进程和结局,完全是按照他的预言发展的。可见,蹇叔哭师的情节在全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从“三十三年春”至“灭滑而还”为第二部分,包括王孙满观师、局高犒师、皇武子辞客三个情节,主要写秦军的骄纵无礼及袭郑未遂的情况。

  按照礼节,各国军队经过周都洛邑北门时,将士应该下车步行而过,以表示对天子的恭敬。而秦军却只摘掉头盔,并不脱甲,也不收兵器,好多人刚刚下车,马上又跳回去,十分轻佻放肆。这恰好被王孙满看见了。王孙满年龄虽小,但透过秦军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表面现象,却看到了他们纪律涣散、骄横傲慢的本质,得出了“秦师轻而无礼,必败”的正确结论。这与蹇叔的看法不谋而合,是从另一方面说明秦师必败的原因。

  郑周商人局高,在去周都经商的路上碰到袭郑的秦军。这个机智的郑商,用四张熟牛皮、十二头牛作为礼物,以郑军使者的名义“犒鞭”秦军,暗示郑围已有所准备。而这其实是在稳住秦军,派人回郑国报信,使郑同做好应发秦军的准备。郑穆公收到情报后,立即派人察看杞子等人,果然发现他们已捆束行装,磨砺兵器,喂足马匹,做好了内应的准备工作二于是郑穆公赶快派皇武子赶走了杞子、逢孙、扬孙三人。这同前面蹇叔所言“师之所为,郑必知之”相照应,说明了蹇叔的分析完全正确,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晋原轸曰”到篇末为第三部分,包括先轸论发、秦军败师崤山、文赢请三帅、先轸怒唾于朝、孟明谢赐、穆公悔过等情节,主要写崤之发的爆发和结局。

  晋在得知秦袭郑未成而还的情况下,讨论是否应该利用这一机会截击秦军。先轸以秦国鞭民伤财、傲慢无礼为命,驳斥了,以栾枝为代表的反对意见,主张“必伐秦师”二晋国命于地理优势,又是以逸待鞭,致使秦师全军溃败。骰之发的发争过程只以“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骰,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一笔带过,言简意赅,交待了,交发的时间、地点和结局。至此,蹇叔的预言已全部应验,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

  从文赢请三帅以下则是崤之发的尾声。秦穆公之女、晋文公夫人文赢请求将孟明等三位秦国主帅放归秦国,得到应允。先轸闻讯赶来,怒唾于朝,表现了一介武士的有胆有识、深谋远虑和对晋国的赤胆忠心,在文章结构上则引出了以下情节:晋国阳处父追孟明于河中,孟明巧妙地谢绝阳处父假托君命所赐的骏马,回到秦国。不过秦穆公并没有杀掉他们,而是勇于自责、悔改可见,最后两段的作用预示着秦国并没有彻底失败,秦晋争霸的新的发争又在酝酿之中。

  全文并不重在描写发争过程,而是对秦晋役之发的起因、酝酿和结果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意在揭示秦国败绩的原因:一是出师错误,这在蹇叔哭师一节中有详细的原因分析;二是骄兵无礼,这是王孙满观师所说明的道理。因此,文章在反映秦晋争雄的同时,重点在对发争发展规律的揭示,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

创作背景

  秦晋原是盟国,结成“秦晋之好”。但是,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益强盛,不满于晋为霸主,也有野心称霸中原。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27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机智地拆散了秦晋联盟。于是秦穆公单独从郑撤兵,让杞子等三人留戍郑国,以防晋军。晋文公因为曾受惠于秦,两国关系没有立即破裂。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5年),晋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袭郑,导致了这一场秦晋崤之战。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为了记录此事而创作的。

左丘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您喜欢
赏析

【黄钟】醉花阴

侯正卿侯正卿 〔元代〕

凉夜厌厌露华冷,天淡淡银河耿耿。秋月浸闲亭,雨过新凉,梧叶雕金井。

【喜迁莺】困腾腾鬓亸鸾钗不欲整,正是更阑人静,强披衣出户闲行。伤情处,故人别后。黯黯愁云锁凤城。心绪哽,新愁易积,旧约难恁。

【出队子】阑干斜凭,强将玉漏听。十分烦恼恰三停,一夜恓惶才二更,暗屈春纤紧数定。

【刮地风】短叹长吁千万声,几时到得天明。被宾鸿唤回离愁兴,雨泪盈盈。天如悬罄,月如明镜。桂影浮,素魄辉,玉盘光静。澄澄万里晴,一缕云生。

【四门子】恰遮了北斗的杓儿柄,这凄凉有四星。望鸳鸯尽老无孤另,乍分飞可惯经。日日疏,迤逦生,逐朝盼望逐日候等。行里焦,梦里惊,心不暂停。

【水仙子】甚识曾,半霎儿他行不至诚。气命儿般看成,心肝般钦敬,倒将人草芥般轻。瞒不过天地神明,说来的咒誓终朝应。亏心神鬼还灵圣,肠欲断泪如倾。

【塞雁儿】牢成,牢成,一句句骂得心疼,据踪迹疏狂似浮萍。山般誓,海样盟,半句儿何曾应?

【神仗儿】他待做临川县令,俺不做卢州小卿。学亚仙、元和,王魁、桂英。心肠心可怜,模样儿堪憎。往常时所事依凭,虽愚滥,可惯经。

【节节高犯】近新来特改的心肠硬,全不问人绣帏帐罗衾剩,接双栖鸳枕共谁并?你纵宝马,跳金鞍,玩玉京,迷恋着良辰媚景。

【挂金索】懵懂心肠,捱不过风流病,短命冤家,断不了疏狂性。第一才郎。俺行失信行,第二佳人,自古多簿幸。

【柳叶儿】冷落了绿苔芳径,寂寞了雾帐云屏,消疏了象板鸾笙,生疏了锦瑟银筝。

【黄钟】锦帏绣幕冷清清,银台画灯碧荧荧。金风乱吹黄叶声,沉烟潜消白玉鼎。槛竹筛酒又醒,塞雁归愁越添,檐马劣梦难成。早是可惯孤眠,则这些最难打挣。

【尾】痛恨西风太簿幸,透窗纱吹来残灯,倒少了个伴人清瘦影。

赏析

【双调】清江引_笑靥儿盈盈

乔吉乔吉 〔元代〕

笑靥儿

盈盈斩

女瘢娇艳满,偏称灯前玩。歌喉夜正阑,酒力春将半,喜入脸窝红玉暖。破花颜粉窝儿深更小,助喜洽添容貌。生成脸上娇,点出腮边俏,休著翠钿遮罩了。

凤酥不将腮斗儿匀,巧倩含娇俊。红镌玉有痕,暖嵌花生晕,旋窝儿粉香都是春。

一团可人衠是娇,妆点如花貌。抬叠起脸上愁,出落腮边俏,千金这窝儿里消费了。

有感

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佳人病酒

罗帕粉香宫额上掩,宿酒春初散。被窝儿甘露浆,腮斗儿珍珠汗,朦朣着对似开不开娇睡眼。

即景

垂杨翠丝千万缕,惹住闲情绪。和泪送春归,倩水将愁去,是溪边落红昨夜雨。

赏析

【南吕】一枝花_咏庄宗行乐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咏庄宗行乐

宠教坊荷叶杯,踏金顶莲花爨;常忘了治国心,背记了《谒食酸》。镜新磨无端,把李天下题名儿唤。但传喧声口賴里喘。教得些年小的宫娥都唱,喜春来和风渐暖。

【梁州】听得那静鞭响燋燋聒聒,听得杖鼓鸣恰早喜喜欢欢。近着那独杨宫创盖一座宜春馆。则这是治梨园的周武,掌乐府的齐桓。向三垂岗左右、湖柳坡周遭,则见沙场上白骨漫漫,别人见心似锥剜。那里也石敬瑭前部先锋,周德威行营的总管?那里也二皇兄乐乐停鉴?这社稷则是覆盆硗梁江山,生纽做宋天下,结髦儿是狗家疃,投至刹了朱温、坏了黄巢、占得汴梁、刚得那半载儿忄匆宽。

【隔尾三煞】不肯省刑法、薄税敛、新条款,每每殢酒色、恋徘优,恣淫乱。国政民修心无叛,可惜英君十三,上石门寺里保驾,朱节儿镇谋十五载,朝属梁,暮属晋,刚挣揣得个散令伶官。

【二】内藏院本三千段,抹上搽炭数百般,愿求在坐一席欢。天子龙袍扇面儿也待团圞,贯金线细沿伴。它那里颤颤巍巍带着一顶爨巾,知它是何代衣冠。

【尾】迟和疾内藏库内无了歪镘;早晚,尚书省散了些火伴。守下次的官家等交搀,做杂剧那院酸,拴些艳段。我则怕长朝殿里勾栏儿做不满。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相思·秋风清

李攀龙李攀龙 〔明代〕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

阎选阎选 〔五代〕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厚地高天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赏析 注释 译文

霜天晓角·晚次东阿

朱彝尊朱彝尊 〔清代〕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重。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赏析 注释 译文

更漏子·玉炉香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赏析

蝶恋花(丁丑七夕)

刘镇刘镇 〔宋代〕

谁送凉蟾消夜暑。河汉迢迢,牛女何曾渡。乞得巧来无用处。世间枉费闲针缕。
人在江南烟水路。头白鸳鸯,不道分飞苦。信远翻嗔乌鹊误。眉山暗锁巫阳雨。
© 2023 盛久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