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即吾之父,坤即吾之母。性体父母遗,藐然兹下土。
民皆吾同胞,物乃吾侪与。天下本一家,兄弟浑散处。
顾彼有我私,藩篱隔牴牾。岂不均属毛,岂不均离里。
大君乃嫡子,约法族所宗。大臣家之相,协力胥寅共。
卑弱幼吾幼,高年长吾长。鳏寡残疾徒,兄弟失所仰。
在我宜抚之,我心重养养。贤圣乃克肖,济恶何不才。
害仁与悖德,兄弟良可哀。安得顿革奸,烝乂以不回。
有怀日匪懈,无忝馀所生。明发耿不寐,靡靡迈以行。
愿言顾常棣,骨肉情相亲。兄弟乐且孺,以慰予二人。
吁嗟酿失德,乾糇不以分。剖柑贵同味,有无安足论。
闭门独腹饱,同室私啼饥。膏粱岂不甘,吾心亦以悲。
同室私号寒,吾身独缊燠。裘帛岂不安,已颦亦以蹙。
小忿萌懿亲,阋墙忽相搆。被发缨我冠,救之尚恐后。
况乃手相刃,溅血濡禁庭。田地本易得,同气何相倾。
相彼豆与萁,相煎乃太急。我生念同根,隐忧涕以泣。
相彼一尺布,缩缩亦可缝。乃尔弟与兄,云胡不相容。
怀哉百忍子,同居睦且久。遵彼李氏谟,钱帛不私有。
愿作长枕被,寒暄共依依。炙艾以分痛,四海疗疮痍。
兄弟各得所,父母当怡怡。百犬均同牢,物我非尔私。
庞嵩,字振卿,学者称弼唐先生,广东广州府南海县张槎弼唐村人(今属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后任应天府通判,代理府尹八年。后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升郎中。调任云南曲靖知府,晚年受聘至西宁县(今郁南)讲学,培养生员不少。著有《太极解图书解》、《弼唐遗言》和《弼唐存稿》。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