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
白发卧沧洲,翻然忆旧游。醉寻陶令酒,吟倚谢公楼。
砧杵千门夕,梨棠一县秋。去逢高慢士,应是久淹留。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其三
白居易 〔唐代〕
三杯蓝尾酒,一楪胶牙饧。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张可久 〔元代〕
【双调】寿阳曲_担春盛,问
贯云石 〔元代〕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宋代〕
柳梢青
陈允平 〔宋代〕
望江南
石孝友 〔宋代〕
雪狮儿
程垓 〔宋代〕
凤栖梧(南窗偶题)
一剪梅(冬至)
花心动(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
赵长卿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