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陈人杰 陈人杰〔宋代〕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是谁使得中原大片国土沦于敌手?北宋覆亡已半年有余,始终没有收复。北方有志之士,已寥若晨星;半壁江山,如西风中落日,已穷途末路;朝廷中的有些人,只是坐着空谈,有些人行事鲁莽轻率,这些都是在弹指间贻误战机、当人伤心的是,南宋年年遭到强敌的进攻,长期屈辱苟安,形势岌岌可危。
和不能安,战不能胜,朝廷偏安于江南,享乐安逸。可叹我虽有建功封侯之志,却像鳣鲸离开江湖大海,不能施展;虽然怀揣平戎之策,却因奸佞弄权无人赏识:当权者虽然无能,但国事尚有可为,我深夜难寐,灯下看剑。难道只有武将才能为中兴立功,读书人就不能被画在麒麟阁上吗?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
丁酉岁: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深后,蒙古灭金,发兵南侵攻宋。
青毡(zhān):比喻中原故土,将敌人比作盗贼。
东帝:战国齐王称东帝。比喻穷途末路的南宋。
刘表坐谈:典故来源于《三国志》。刘备劝荆州牧刘表袭许昌,刘表不听,坐失良机。
深源:东晋殷浩,字深源,善高谈阔论。曾轻率北伐,结果大败。
年年冰合,在在风寒:以气候的寒冷比喻局势的艰危。
江沱(tuó):代指江南,沱是长江的支流。▲

鉴赏一

  在这首词中,作者猛烈抨击了当权者的腐朽不堪,误国害民,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渴望能长缨立马为国杀敌的热情。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灭金后,随即对宋大举兴兵,连年南下,宋军屡屡败北,襄、汉、淮蜀间烽烟不断,危急日甚。宋理宗张惶失措,虽下沼罪已,仍无法挽救国土的沦丧。词中所言“丁酉岁”(1237年,理宗嘉熙元年)即是指那几年的事。面对朝廷的腐败无能,国家的日益陆沉,作者痛心疾首,愤郁填膺,不由写下该词。

  词的开头说:“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指的是中原大片国土,被蒙军占领,久久不得恢复,这究竟是谁的责任“理正辞严,大义凛然。这里用《晋书》中两个典故合在一起,极为贴切。”陆沉“,是无水而沉沦的意思,比喻土地沦陷。西晋时,王衍任宰相,正值匈奴南侵,他清谈误国,丧失了很多土地。桓温愤慨地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的字)诸人不得不任其责!“作者通过这个典故来斥责当时南宋当权者。又王献之夜睡斋中,有小偷进到他房里,偷了他所有的东西。献之慢吞吞地说:”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将小偷都吓跑了。这里以”青毡“喻中原故土,将敌方比作盗贼,说国土遭掠夺后,没有归还。作者在灵活地反用典故。

  接着,词由愤慨转为惆怅,对国事局势发表议论。他说,如今北方有志之士已寥寥无几:南宋的半壁江山也如同落日,日子不长了。朝廷里有些人因循守旧,懦怯无能,只是坐着空谈;有些人则只好说大话,妄取虚名,行事鲁莽轻率。这样,转瞬之间丧失了战胜敌人的机会,“东帝”,喻岌岌可危的南宋。战国时,齐湣王称东帝,自恃国力,并不审时度势,后被燕将乐毅攻破临淄,他在出奔中被杀。“刘表”,喻空谈的保守势力。三国时,曹操攻柳城,刘备劝荆州牧刘表乘机袭击许昌,刘表不听,坐失良机,后来悔之莫及。“深源”,是东晋殷浩的字,他虽都督五州军事,但只会大发议论,名不符实。曾发兵攻前秦,想收复中原,结果所遣先锋倒弋,弃军仓皇逃命。这里用比草率用兵的冒进者,也是很妥贴的。总之,“刘表”三句,言“坐谈”与“轻进”指的都是贻误战机。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上阕末了,词情转为忧伤与悲哀。“在在”,即处处。“冰合”、“风寒”,比喻南宋遭北方强敌的不断威胁和进攻,长期苟且偷生,因循寡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恢复故地的机会丧失的必然结果。词中论说时事形势,多不实说某人某事,必用比喻借代。这是由于艺术表现上的需要,要尽量避免用语太过于直白,力求含蓄有味。前面说北地英杰寥寥,南国江山可危,都从衰谢景物取喻。至于借“青毡”、“东帝”、“刘表”、“深源”等典故史事讽今,用意也在于此。

  下阕作者直抒胸臆,但仍与上阕紧密关连。先以“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两句过片。出现和不能安、战不能胜的情势。固然是当时客观条件所限制,但当道者在和与战问题上,并无良策,只是各执已见,争吵不休,不想真正有所作为,这也使有识之士无技可施。“江沱”,指代江南。“沱”,是长江的支流。语出《诗。召南。江有汜》。“宴安”,是享乐安逸的意思。这两句承上启下,下面就说到自己抱负难以实现。

  “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这是叹息自己空有立功建业的壮志,而身处困境,无用武之地;想上书陈述恢复大计,无奈坏人当道,无人采纳自己的意见。词人接着说,这是当权者无救国才能,没有办法挽救国难,其实,形势并未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国事还可挽救,当勉力图治才是。所以自己深夜里挑灯看剑,仍希望能为国杀敌立功。“封侯”,诗词中的常用语,已成了从军立功的代词,并非真为谋求爵禄。

  鳣、鲸,都是大鱼,如果离开江湖大海,它就会遭蝼蚁所欺。贾谊《吊屈原赋》说:“彼寻常之污渎(臭水沟)兮,岂能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词正用此意。“平戎策”,即打败敌人的建议。“虎豹当关”,语出《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此。”“渠自无谋”,暗用打胜长勺之战的曹刿说过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这几句都用两两对照、扬抑相参的写法,文势跌宕起伏“封侯心在”是扬,“鳣鲸失水”便抑:“平戎策就”扬,“虎豹当关”抑:“渠自无谋”抑,“事犹可做”扬“。恰好能表达出作者内心感情起伏不定,而”更剔残灯抽剑看“一句,尤为精彩。全词于论中抒情,以这一点睛之笔,统摄以前众多的比喻句,从而使主体形象鲜明突出,从而使直白浅显,但毕竟还不能构成主体形象。一位深夜不寐,在灯下凝视着利剑、跃跃欲试的年轻爱国志士的英姿,跃然于纸端。此句措词也精警,不逊于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更剔残灯“四字,耐人寻味。被重新”剔“亮的,虽说是”残灯“,也可看作是心灵中本来暗淡了的火光。

  词结尾说:“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汉宣帝号称中兴之主,曾命画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肖像于未央宫内麒麟阁上,以表扬其功绩。所以作者说,难道只有武将们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读书人(儒冠)的肖像就不能画在麒麟阁上吗?杜诗曰:“儒冠多误身”。对此种不合理说法,作者显然不甘心为此,故而要大声责诘。词的情绪由伏而起,最后再变而为亢奋激扬,坚信此生尚可大有作为。

  作者写此词时年方二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作者以布衣出生之身,却自此鳣鲸,自许以封侯,而且视驵中肉食者为粪土,激越飞扬,尽述胸中抱负,抨击当权者的无能衰败。全词前后呼应,气势磅礴,表现出一股救国于危难之中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创作背景

  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灭金后,随即对宋大举兴兵,连年南下,宋军屡屡败北。宋理宗张惶失措,虽下沼罪已,仍无法挽救国土的沦丧。词中所言“丁酉岁”(1237年,理宗嘉熙元年)即是指那几年的事。面对朝廷的腐败无能,国家的日益陆沉,作者痛心疾首,愤郁填膺,不由写下该词。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爱国情怀的爱国词章。

  1234年,蒙却与宋联合灭金。开始,蒙却先约宋攻金,金亡后,蒙却却趁宋收复西京洛阳时,进行袭击,宋军败还,自此揭开了蒙却军侵宋的战幕。两淮、荆襄一带,经常受到蒙却军的侵袭。丁酉有,即1237年(南宋理宗嘉熙元年),蒙却兵自光州、信阳进至合肥。战争使人民流离失所,朝廷惊惶失措。面对这一危急形势,不禁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激奋人心的词篇。

  词上片,写局势的危急。

  起首三句,说北宋覆亡已百年有余,中原故土始终没有收复。“百年陆沉“,借用西晋王衍等人,清谈误国,使中原沦亡的事。《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与诸寮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斜不任其责。’“青毡未还,典出《晋书·王献之传》:“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吾家旧物,可特置之。’“这里用以比喻中原故土。

  于是,发出了感叹:“怅星辰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东帝,在楚地,《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这里指南宋王朝。在这里,感叹中原豪杰寥若晨星,南宋江山岌岌可危!“刘表坐谈,深晋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刘表,汉献帝时的荆州刺史。《三国志·魏书》载王粲对刘表的评价:“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北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深晋,东晋穆帝时的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连年北伐,后因先锋姚襄叛变而丧失败绩,因此被废为庶人。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空谈坐观时变或轻易出师北伐,都会使中原恢复的机会,失之于弹指之间。“年年冰合,在在风寒。“借用辛弃疾《贺新郎》“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句,以气候的寒冷,比喻局势的艰危!

  下片,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立志报国的豪情。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是说“和“、“战“都不可轻易处之,置身江南(“江沱“)未必能长久地宴安游乐。至于自己,“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如大鱼(鳣鲸)失水,空有立功封侯的决心;奸佞(“虎豹“)当道,即使有“平戎“之策,有恢复中原故土之大计,也无法上达皇帝知道。尽管如此,并未完全失望,他提出:“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麒麟阁,为汉初萧何所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见《三辅黄图》)汉宣帝为中兴之主,图功臣霍光、张安世等十一人于阁上。这里,表示,自己虽说是个文人(儒冠),但亦有提剑杀敌,建功立业,做一名留名麒麟阁上的中兴人物的抱负。他以麒麟阁中的功臣自期,这是他爱国热情的表露,是值斜充分予以肯定的。

  陈人杰,又作陈经国,号龟峰,曾流落两淮江湖,后又回到杭州,是南宋的辛派词人。他的词慷慨悲凉,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沉痛心情,其激越处颇近辛弃疾。▲

鉴赏二

  面对宋朝统治者无力挽回大片土地沦于敌手的败局,词人既痛心又愤怒,他写词痛击当道误国,也表达了建功立业、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上片落笔便责问是谁使得中原国土沦于敌手?矛头直指统治者,满腔激愤,倾泻而出。连用两个典故,使感情渐次深沉。然后以“怅”领起,直贯以下七句,有滔滔不绝之势。北方有志之士,已寥若晨星;半壁江山,如西风中落日,已穷途末路;朝廷中的当道者,又都是只知空谈,或草率用兵。作者分析了南北战略形势,指出朝廷困境,推出“机会失之弹指间”的结果。至此由愤而转为哀,“伤心事”二句,令人伤心的事是南宋年年遭到强敌的进攻,长期屈辱苟安,到处都受到敌人的践踏。此处以自然景物喻人事,情景相融。

  下片直抒胸臆。过片“说和说战”二句,由议论承上启下,目前的局势是和不能安,战不能胜。朝廷偏安于江南,耽于安乐的局面是不可能持久的。自然过渡到需要有人出来重整河山,而自己就胸怀壮志,渴望报国杀敌。但由于朝廷的昏庸,自己壮志难酬。下面用一“叹”字领起,以下写自己的困境。虽有建功封侯之志,但却像?鲸失水,不能施展;虽然怀揣平戎之策,却因虎豹当关奸佞弄权无人赏识。两次转折,表现了作者内心的重重矛盾。但他毕竟是二十岁的热血青年,对未来充满了乐观自信和美好的憧憬,所以不久又重新振起,“渠自无谋”以下表示他的信心,当权虽然无能,但国事尚有可为,报国的激情使他深夜难寐,灯下看剑,意欲一展雄姿。最后以欲夺功上麒麟阁自勉作结,使全篇流露的爱国热情达到高潮,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豪言雄语,壮志凌云。在南宋词坛,正是这样许多豪放之歌,组成了当时时代抗敌的最强音。▲

陈人杰

陈人杰

  陈人杰(1218-1243),一作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长乐(今福建福州)南宋词人,同时也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的词人,享年仅26岁。他现存词作31首,全用《沁园春》调,这是两宋词史上罕见的用调方式。

猜您喜欢
赏析

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李白李白 〔唐代〕

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

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

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悽。秦地无碧草,南云喧鼓鼙。

君王减玉膳,早起思鸣鸡。漕引救关辅,疲人免涂泥。

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静者伏草间,群才满金闺。

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小舟若凫雁,大舟若鲸鲵。开帆散长风,舒卷与云齐。

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相思定何许,杳在洛阳西。

赏析 注释 译文

勾践灭吴

佚名佚名 〔先秦〕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有的哺为“饣”偏旁)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公子·岸柳垂金线

顾敻顾敻 〔五代〕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
家住绿杨边,往来多少年。
马嘶芳草远,高楼帘半掩。
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
赏析

金莲绕凤楼

赵佶赵佶 〔宋代〕

绛烛朱笼相随映,驰绣毂、尘清香衬。万金光射龙轩莹。绕端门、瑞雷轻振。
元宵为开圣景。严敷坐、观灯锡庆。帝家华英乘春兴。搴珠帘、望尧瞻舜。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苏轼 〔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赏析

临江仙(代闺怨)

刘镇刘镇 〔宋代〕

荡紫飘红芳信断,都无人间秾纤。吟鞭倚醉问凉蟾。香消金缕篆,压压宝妆奁。
梦峡朝云飞不到,一春离绪厌厌。却疑归燕碍重帘。心期花底误,眉恨柳边添。
赏析

菩萨蛮

张抡张抡 〔宋代〕

人间何处难忘酒。□□□□□□斗。不是慕荣华。惟愁月□□。
□□□□□。□□□□□。一盏此时慳。□□□□□。
赏析

蝶恋花(神仙十首)

张抡张抡 〔宋代〕

碧海沈沈西极远。闲访□□,□□□□□。恰值群仙来阆苑。相将□□□□□。
□□□□谁得见。五彩□□,□□□□□。□□□□□□□。人间几度□□□。
© 2023 盛久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