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文章如同尘土,我还能做什么呢?举目遥望,又引起我无穷的思念。
我痛恨祖国的文艺园林一片寂寞荒凉,什么时候啊,春兰秋菊才能相继开放。
注释
文章如土:指革命文艺作品在白色恐怖下不能发表,不值钱。之:往、到。
东云:东方的云,指日本。惹:牵惹,引起。
芳林:芳香的花木,比喻日本和中国进步的文化。
春兰秋菊:意为春兰、秋菊等香花连续开放,永远不绝。春兰、秋菊都是香花。鲁迅这里的意思是说,青年革命作家被害早死,文艺园林寥落,香花不能相继开放。▲
这是一首缘事抒怀的诗作,实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坛激烈斗争实况的形象记录。它生动地记录了当时文坛百花凋残、众芳零落的荒芜景象;真实地反映了国民党摧残革命文艺的黑暗现实;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以及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不惧强权,决心同其战斗到底的坚定立场和斗争精神。从而,充分地体现了鲁迅时时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爱国深情。
这首诗,是鲁迅久积悲愤、愤涌而出的结果。因而,在无限悲愤之中蕴藏着呐喊的豪情,在凝炼精短的字里行间显示出与其战斗的韧劲。诗意婉转,而又义正词严,比喻浅豁,却又含而不露,用典质朴,但又朴而见雅。全诗层层递进,不枝不蔓,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极强的感染力,显示了作者思想的高度与艺术的精度。首句直揭黑暗的现实、险恶的环境,为下面诗情的展开作了铺垫。次句暗述朋友的规劝,一个“惹”字,既牵动了作者重返“旧游之地”的“梦思”,又倾吐了作者“如处荆棘”的恶劣环境的愤慨。第三句中的一个“恨”字,寓托深刻,既含有作者对国民党摧残文坛罪行的无比憎恨,又含有作者对为革命而献身的革命战友的深情怀念。这一句,既以“芳林寥落”与首句的“文章如土”相呼应、相补充,又起引出末句的作用,以兰、菊不同季节开放为喻,暗述自己“很难成行”的缘由,表达了作者誓与他们斗争到底的不屈意志与坚强决心。▲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驻上海的第十九路军激于民族义愤,奋起抗击日寇的进攻。但是,国民党消极抗日派却百般阻挠、破坏。“一·二八”事变发生,鲁迅因寓所受到炮火威胁,直到3月19日,才全家回寓。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回寓后3月31日所写,是赠给沈松泉的。
秋怀从别后,正七夕穿针在画楼,暮雨过纱窗凉已透。夕阳影里,见一簇
寒蝉衰柳。水绿香人自愁,况轻拆鸾交凤友。合得成就,真个胜似腰缠跨鹤扬
州。
【前腔】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争奈话别匆匆,
雨散云收?一种相思分做两处愁,雁来是音书未有。合前
【集贤宾】西风桂子香韵幽,奈虚度中秋。明月无情穿户牖,听寒蛩声满床
头。空房自守,暗数尽谯楼上更漏。合如病酒,这滋味那人知否?合前
【前腔】功名未遂姻缘未偶,共一个眉头。恼乱春心卒未休,怕朱颜去也难
留。把明珠暗投,不如意十常八九。合前
【黄莺儿】霜降水痕收,迅池塘犹暮秋。满城风雨还重九。白衣人送酒,乌
纱帽恋头,思那人应似黄花瘦。合怕登楼,云山万叠,遮不得许多愁。
【前腔】惟酒可忘忧,这愁怀不酒。几番和泪见红豆,相思未休。凄凉怎
受?老天知道和天瘦。合前
【猫儿坠】绿荷萧索无可盖眠鸥,碧粼粼露远洲。羁人无力冷飕飕,合愁,
早知道宋玉当时顿觉伤秋。
【前腔】一簇红蓼相映白频洲,傍水芙蓉两岸秋,想他娇艳倦凝眸。合前
【前腔】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合前
【余音】一年好景还依旧,正橘绿橙黄时候,强把金樽开怀断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