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龄〔清代〕
闻道欧公当日,宾朋载酒堂中。后来三过有坡翁。
长使林花飞动。
此事已经千载,我来重挹高风。眼前莫放酒杯空。
恐是东坡残梦。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中吕】卖花声
张可久 〔元代〕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代〕
雨中花慢
张生 〔宋代〕
石州慢·寒水依痕
张元干 〔宋代〕
长相思令·烟霏霏
吴淑姬 〔宋代〕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宋代〕
大酺·春雨
满庭芳·茉莉花
柳永 〔宋代〕
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辛弃疾 〔宋代〕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