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活板

沈括 沈括〔宋代〕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时期的人还没有大的模地做这种事。从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重要文献书籍就都是板印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框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框一个印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一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框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框字的原因,是木纹有到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注释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板:同“版”。
盛为之:大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
冯瀛王:即冯道(882—954),字可道,瀛洲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宗。死后,宗世宗追封为瀛王,我国古代大的模官框儒家经籍的首倡者。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已:同“以”。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止:同“只”,仅仅。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以:用来。
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奇(qí)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一用的字。
旋:旋即。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框活字的原因。
文:同“纹”。
兼:又。
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讫(qì):终了,完毕。
拂(fú):擦拭,掸去。
殊:根本。
余:我。
群从(cóng):堂兄弟及侄子辈。▲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活板、“板”通“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通 “以”。
3、若止、印三二本 “止”,通“只”。
4、文、理有疏密  “文”通“纹”。

二、一词多义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
(2)皆为板本 (动词,是)
(3)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6)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
(7)极为神速 (动词,算是)
(8)每韵为一帖 (动词,做)
(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制)
(10)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 ,被动用法)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 (介词,用,拿)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
(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


(1)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指铁板的)
(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 (代词,那些)
(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代词,他的)


(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词,指“板印书籍”)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 代词,指“铁板”)
(3)持就火炀之(代词,指“铁板”)
(4)更互用之(代词,指“两块铁板”)
(5)则以纸帖之(代词,指不用的字模)
(6)旋刻之(代词,指“奇字”)
(7)不以木为之者(代词,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代词,指字模 )


(1)则以纸帖之 (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


(1)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动词,完成)

若 
(1)不若燔土 (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

火 
(1)以草火、烧 (名词作状语,用火)
(2)再火、令药熔 (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三、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用火” )
3、用讫再令药熔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4、则以纸之 (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赏析

  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史料,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像毕昇这样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本文作者独具眼力,为我们保存了这一宝贵史料。一些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往往是从小人物开始做起的,这种进步和发明,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应该对毕昇这类民间革新家、发明家保持崇高的敬意,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

  本文抓住特点,说明工艺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形象。写活字版印刷,紧扣“活”字,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艺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写制版是按照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加以说明的。写印刷厂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板是附带说明,但是胶泥字模的优越性,也在与木头刻字的对比中,其灵活方便得以充分显示。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整个过程,包括最后拆板的过程,一整套工艺,全无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印刷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释得清楚明白。文中多次运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贴之”“贮之”、“刻之”它们分别指代相应的事物,这就减少了行文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的优点,“烧”、“炀”、“镕”、“燔”,按照加热的方法、程度不同分别使用,用得都准确贴切。▲

沈括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猜您喜欢
赏析

【南吕】一枝花_远归年深马

奥敦周卿奥敦周卿 〔元代〕

远归

年深马骨高,尘惨貂裘敝。夜长鸳梦短,天阔雁书迟。急觅归期,不索寻名利。归心紧归去疾,恨不得袅断鞭梢,岂避千山万水!

【梁州】龟卦何须再卜,料灯花已报先知。并程途不甫能来到家内,见庭闲小院,门掩昏闺,碧纱窗悄,斑竹帘垂。将个栊门儿款款轻推,把一个可喜娘脸儿班回。急惊列半晌荒唐,慢朦腾十分认得,呆答孩似醉如痴!又嗔,又喜。共携素手归兰舍,半含笑半擎泪。些儿春情云雨罢,各诉别离。

【尾】我道因思翠袖宽了衣袂,你道是为盼雕鞍减了玉肌。不索教梅香鉴憔悴,向碧纱幮帐底,翠帏屏影里,厮揾着香腮去镜儿比。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秦观 〔宋代〕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桃源·芙蓉

吴文英吴文英 〔宋代〕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
赏析 注释 译文

摸鱼儿·对西风

朱嗣发朱嗣发 〔宋代〕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安花著蒂。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脆。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君且醉。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一时左计。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李清照 〔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刘禹锡 〔唐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苏轼 〔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赏析

花心动(临安新亭)

刘镇刘镇 〔宋代〕

鸠雨催晴,遍园林、一番绿娇红媚。柳外金衣,花底香须,消得艳阳天气。障泥步锦寻芳路,称来往、纵横珠翠。笑携手,旗亭问酒,更酬春思。
还记东山乐事。向歌雪香中,伴春沉醉。粉袖殢人,彩笔题诗,陶写老来风味。夜深银烛明如昼,待归去、看承花睡。梦云散,屏山半熏沈水。
赏析

南柯子

王炎王炎 〔宋代〕

天末家何许,津头客未归。柳梢绿暗早莺啼。蝴蝶不知春去、绕园飞。
选胜多游冶,当垆有丽姝。青翰载酒泛晴晖。不忍十分寥落、负花时。
赏析

永遇乐(旧上声韵,今移入平声)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玉腕笼寒,翠阑凭晓,莺调新簧。暗水穿苔,游丝度柳,人静芳昼长。云南归雁,楼西飞燕,去来惯认炎凉。王孙远,青青草色,几回望断柔肠。
蔷薇旧约,尊前一笑,等闲孤负年光。斗草庭空,抛梭架冷,帘外风絮香。伤春情绪,惜花时候,日斜尚未成妆。闻嬉笑,谁家女伴,又还采桑。
© 2023 盛久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