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林黄子江南来,矮屋借住都城隈。平生抱玉肯轻售,敛容不上黄金台。
旅况从教白日速,壮观喜睹青天开。西风一夜发归思,遥天北雁声相催。
往来何啻万馀里,非名非利胡为哉。当时拂衣避文祸,历江过浙愁嫌猜。
栖栖汝颖十年久,故园风雨荒田莱。谤者飘零恚者死,犹欲手障狂澜回。
两淮饥馑苦连岁,津征太峻人相哀。袖书上白天子使,正色那顾群声诙。
家传世牒自江夏,兵燹之后随飞灰。辛勤重编几易稿,收拾袒免联功缞。
迩来乃欲妄推我,分明朱墨求删裁。后先跋涉本为此,愈见精力忘颠颓。
高人出处诚有道,馀子琐琐安能陪。空斋露下客衣薄,亭皋叶落纷成堆。
客行去矣不可挽,蒲帆十幅悬高桅。忆昔访子五城渡,驱车不惮青崔嵬。
子家后圃有意趣,深藏一径生莓苔。扫云坐我松室下,文章满架千琼瑰。
或如新绮织霞蝀,或如古鼎镌云雷。指挥神鬼加束缚,剖析义利分条枚。
留谈终日坐忘倦,澹然欲去还徘徊。今思此会岂易得,官途扰扰冲黄埃。
白云先陇恒在望,诵诗不忍歌南垓。两宫劝讲无才补,一身窃禄惭非才。
荒庄隔子五十里,清溪上下相萦洄。千章老木有嘉荫,一林翠竹生新胎。
方塘活水如镜净,柳枝泼泼穿鱼腮。兴来拟结白莲社,新知旧学交相培。
国恩未报尚留恋,饮子欲倾三百杯。江南江北若庭户,太平岐路非邛崃。
相期有约定何日,无忘折寄山中梅。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