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唐代〕
裴度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七
辛弃疾 〔宋代〕
巨石亭亭缺齧多,悬知千古也消磨。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双调】寿阳曲 题墨梅
汤舜民 〔元代〕
鸳鸯梦·午醉厌厌醒自晚
贺铸 〔宋代〕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宋代〕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夏完淳 〔明代〕
菩萨蛮·风帘燕舞莺啼柳
牛峤 〔唐代〕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赵佶 〔宋代〕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叶梦得 〔宋代〕
阳春曲·赠海棠
徐再思 〔元代〕
酒泉子·花映柳条
温庭筠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