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明代〕
君去何时归,山中春草夕。莫将白云庐,不及红尘陌。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劝酒十四首并序
白居易 〔唐代〕
获麟解
韩愈 〔唐代〕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双调】折桂令 严客星
鲜于必仁 〔元代〕
【中吕】山坡羊 书怀示友人
汤舜民 〔元代〕
渔歌子·楚山青
李珣 〔五代〕
浣溪沙(呈潮阳使君宋台簿敦书)
姚述尧 〔宋代〕
丑奴儿(王清叔赠梅花见索)
木兰花
石孝友 〔宋代〕
点绛唇
程垓 〔宋代〕
虞美人(双莲)
赵长卿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