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释 译文

佝偻者承蜩

庄子 庄子〔先秦〕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

  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注释
仲尼:孔子。
适:到,往
楚:春秋时国名。
出,行走,通过。
佝偻:曲背之病,驼背的人。
承蜩:粘蝉,把蝉黏住。承:《说文》:“受也”。粘取。蜩:蝉。
犹掇(duō)之:好像用手拾取一样(容易)。掇:拾取,用手去拿。
有道耶:有门道么?道:办法方法规律窍门。
五六月:指学习经过的时间。
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累:叠起。
不坠:不掉(落)下来。
锱铢(zī zhū):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一两,六铢为一锱。此处喻极微少的数量。
十一:十分之一,形容极少。
 处身:立定身子。
若:好像。
株拘:株:木桩;枸:曲木。枯树根。
 执臂:举竿的手臂。
 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只能感知蜩翼,其他事物好象不知道看不见。唯……之知:只注意。之:助词。起宾语(蜩翼)前置的作用。
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形容精神集中,不因外物影响而乱动。
以:因为。
易:改变。
谓:对……说。
用志不分(yòng zhǐ bù fēn):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指一心不二用,不分散注意力。志:心思;分:分散。
凝(níng):专注,专一。
丈人:古时对年老的人的尊称。▲

寓意

  本文说明了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

猜您喜欢
赏析

九江北岸遇风雨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
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
人间稳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

欧阳炯欧阳炯 〔五代〕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千古李将军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苏轼苏轼 〔宋代〕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飏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赏析

木兰花慢

刘镇刘镇 〔宋代〕

看纤云双月,湛河汉,夜声收。正玉尘生风,银床坠露,凉叶飕飕。襟怀静吞八表,莫登山临水易惊秋。闲想多情宋玉,旧来空替人愁。
温柔。乡解老秋不。丝竹间秦讴。向橙橘香边,持螯把酒,聊伴清游。骚人自应念远,与黄花、评泊晋风流。明日莼鲈兴动,待寻江上归舟。
赏析

如梦令(水仙用雪堂韵)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绰约冰姿无语。高步广寒深处。香露浥檀心,拟到素娥云路。仙去。仙去。莫学朝云暮雨。
赏析

点绛唇(双柑扇)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金碧交辉,江陵千树天然富。寒林争秀。独向霜风后。
写入冰纨,两两情何厚。同携久。凉生清昼。香满佳人手。
赏析

点绛唇(咏春十首)

张抡张抡 〔宋代〕

何处春来,惠风初自东郊至。柳条花蕊。迤逦争明媚。
造化难穷,谁晓幽微理。都来是。自然天地。一点冲和气。
赏析

生查子

程垓程垓 〔宋代〕

长记别郎时,月淡梅花影。梅影又横窗,不见江南信。
无心换夕香,有分怜朝镜。不怕瘦棱棱,只怕梅开尽。
赏析

一丛花(暮春送别)

赵长卿赵长卿 〔宋代〕

阶前春草乱愁芽。尘暗绿窗纱。钗盟镜约知何限,最断肠、湓浦琵琶。南渚送船,西城折柳,遗恨在天涯。
夜来魂梦到侬家。一笑脸如霞。莺啼燕恨西窗下,问何事、潘鬓先华。钟动五更,魂归千里,残角怨梅花。
© 2023 盛久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