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代〕
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孤负平生眼,今朝始见山。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浣溪沙青团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辛弃疾 〔宋代〕
岁暮呈思黯相公皇甫郎之及梦得尚书
白居易 〔唐代〕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卢挚 〔元代〕
庆东原·忘忧草
白朴 〔元代〕
【中吕】迎仙客_湖上镜出匣
张可久 〔元代〕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王国维 〔近现代〕
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
鹧鸪天·列炬归来酒未醒
贺新郎·赋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