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明代〕
上宫春色自何年,阿阁神房几洞天。囊里定携三秀草,怀中曾拟四愁篇。
射牛汉迹今犹在,系马吴门似杳然。七十二家论祀典,还朝可奏圣人前。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与沈、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
白居易 〔唐代〕
寓意诗五首 其五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南乡子·山果熟
李珣 〔五代〕
点绛唇·金谷年年
林逋 〔宋代〕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性德 〔清代〕
清平乐·留人不住
晏几道 〔宋代〕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温庭筠 〔唐代〕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 〔宋代〕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